电动车格栅的开合与美学无关
曾经几时,汽车格栅决定了花了钱的人一款车的第一印象。相信不少车迷都对各家的格栅设计如数家珍,例如奔驰的百叶窗、宝马的双肾、奥迪的大嘴等。
而如今的电动车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封闭式格栅,例如奔驰的EQ系列、大众的ID系列、奥迪的E-tron系列。
除了背景的装饰不同,各家基本都选择了平滑整洁的造型,早已不见当年百花齐放的盛况。
在感叹今非昔比的同时,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可忽略:资本的天性是逐利,厂商永远不愿多花一分钱。
燃油车时期,格栅是车身前部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在汽车行驶中不仅承担了汽车的正面防护,同时还负责将气流引导至发动机进气及整车散热系统。
而电动车上由于不存在发动机,对于进气及散热的需求骤减,格栅所要承载的功能显然比之前少了。
2018年,德国杂志WirtschaftsWoche就对)进行过拆解分析,经成本分析师测算, Model 3在研发、材料、劳务上制造成本为2.8万美元。与当时Model 3的售价 3.5万美元相比,这部分的成本就占了80%。
如今电动车在外观上采用相似度较高的“套娃设计”,不但可以强调车型的家族设计语言,更好地控制成本无疑也是车企的考量。
在电动车上,风阻系数对能耗效率的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电动车的综合行驶里程就能增加10公里左右。
在电池技术尚且还没有取得突破前,各家车企也唯有在降低风阻系数上不断努力,才能降低车主对于续航里程的严重焦虑。
不仅在格栅上,就连后视镜、门把手、轮毂罩等这些小细节工程师也没放过,当下电动车格栅设计的同质化,其实就是技术趋同的结果。
当下电动车的外观设计,实质上是车企为了强化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区别而采取的宣传手段。
在当下油电转换的背景下,电动车技术上的优势与劣势都十分明显,电动车的车主在身份认知上非常需要一个标签来强化自身的心理认同感,而带有“科技感与未来感”的外观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这类心理需求。
对于车企而言,一方面能够用外观设计筛选掉部分用户,还可以不断强化车主的心理认知来提升用户粘性,这无疑节省了一大笔宣传成本。
结语:随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中慢慢的出现一些像是ET5这类带有主动格栅的电动车,格栅在回归传统功能的同时,也为电动车的外观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车的技术进步无疑是有利的。而我们在享受技术进步的同时,在外观上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理想汽车,这个“蔚小理”成员中曾经的最后一名,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经超越了蔚来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领军者。因为综合品牌影响力、市场销量及整体的财务情况等几个因素来看,理
随着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也奠定了这个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中的地位,作为拥有月均20万台以上销量的比亚迪,目前旗下车型矩阵式比较完善的,除了海洋网、王朝网、仰望、腾势品牌外,
7月作为汽车市场传统淡季,整体车市需求减弱,厂商及经销商均放缓产销节奏。与此同时,国家在下半月出台促汽车消费“十条”措施地方政府新增第二轮购车补贴政策,积极提振车市消费。面对跌宕起
“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电话会议上说道,这样的底气来源二季度漂亮的财报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理
前段时间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比亚迪大打感情牌,但是长城汽车并不买帐,并且再度把常压油箱的事儿翻出来,强调强调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心在一起,力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关于这件事儿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下面进行留言!